Saturday, November 26, 2016

假新聞與兩點不露




臉書最近意識形態惹起的新聞越來越多,這是它用戶多,樹大招風引出來的禍,也是它股價日高的反映。

臉書上太多假新聞,被指責是引特朗普入關的黑手之一。社會精英不體會在經濟發展中上不到車的 poor cousins,然後就將責任歸咎於第三者。

我知道很多人每隔五分鐘要上臉書一次,成為了他們網上網下生活的重心。我在鐵路工作,見到月台上每一個人都低著頭看手機,彷彿是 I.T. 界專家,但不少人連網上火車時間表的 apps 也沒有,像斬了頭的雞四處撞,上錯車、下錯站。是否單純證明,越沉醉在臉書的,智商越低?

當人只生活於臉書溫柔的繭內,四周都是你的同道人,你稱贊他的分析,他敬佩你的觸覺。在分享貓狗照片、貎似哲理金句和明星八卦外,也分享一句起兩句止,比懶人包更差的政治分析。臉書是一個感性的工具,當有朋友傳來煽情的假新聞時,你完全喪失了懷疑能力,立即向你的同道人傳送,成為你的道德責任。

《Wired》雜誌有最近文章,引述研究機構說,若只根據臉書的自動系統,其轉發的新聞大致對自由派與保守派均衡。只是黨同伐異的臉書用家本性,大大增加假新聞的作用。

「劣幣驅逐良幣」是個老掉大牙譬喻。今天傳統新聞媒體都說被互聯網凌遲處死中,看新聞几乎是完全免費的活動。你不愛明門正派太保守的媒體,也有不少新興,旨在網羅少數政見的新媒體。從它們發放出來的新聞,至少真實性多了些保證。但臉書人的智慧,叫他們擁抱劣幣,相信從未聽過的媒體,甚至毫無出處的謠言,這不是歷史倒退千年的「曾參殺人」笑話。

起先,臉書大富翁朱伯格(Zuckerberg)說,臉書只是科技平台企業,不是傳媒分子。但你根據用戶資料的 algorithm 來選擇性地發放新聞,你就成為了傳統報章的新聞編輯,不再單是埋首數字和鍵盤的 Geek 了。由純 I.T. 混進了四面不討好的意識型態工業。

朱伯格在面對假新聞的指責中,急忙說要重新檢討選擇新聞的 algorithm ,這糾纏於意識形態的事,單靠 A.I.(參考人工智能 VS 人性)看起來並非易事。在圖片處理上,臉書向來有兩點不露的原則。即使較早前對於三點全露的越戰經典圖片,最初也禁止刊登,終於引起「有識之士」群起而攻之。

其實,臉書作為私人企業,編輯方針在合理情況下,絕對有取捨自由。很多有識之士並未意識到,這張很可能促使戰爭縮短,減少犧牲千百人命的照片,在今天因為美軍方嚴禁攝影記者自由,以及媒體在保護兒童法例下,根本沒可能存在。

同是臉書集團的 Instagram 的主理人,工作則相對輕鬆得多。說好是兩點不露就不露。盡管有自由派分子不停抗議,有明星發起 「Free the nipple」運動。當然,我明白反對陣營男女平等的理由,和很多看見乳頭的照片,都有高尚的藝術價值。但要在藝術與色情間劃界線,那只是自尋煩惱的勾當。今天可以露點,明天又有露毛運動。看近似的圖片網站 Tumblr,部分社區就由相對唯美的祼照,演變成「水花四濺」的春宮。

作為健康的異性戀男子,我當然享受觀看健美的胸脯。但要看 nipple 的網站多如天上凡星。我是個嚴肅的攝影人,我寧願 Instagram 減少一點自由,也珍惜它的一點純潔。至於有傳言,臉書為了進軍大陸,考慮壯士斷臂,加強自我審查。若果屬實,則朱伯格只是個穿起丅裇牛仔褲的梅鐸罷了。




Wednesday, November 9, 2016

大選沒驚奇,媒介不專業




留意了美國總統大選一段時間,最後結果對我沒有太大意外。驚呼狂叫的,不是對事情發展注意不夠,便是給媒體有意無意的誤導。

最容易明白選舉結果,莫如一看兩黨投票結果分布圖。希拉里羸的多是東西兩岸的省份,socio-economic 和教育程度較高,相對特朗普的是中南部的 Hillbilly 「大鄉里」省份,近年因工業急速倒閉而經濟大幅下滑,失業率高企,社會問題嚴重。正在閱讀 J.D. Vance 的 《Hillbilly Elegy》,就是描述藍領白種人,在中部被忽略省份的絕望生活。

我有前文已說,希
拉里代表華爾街力量,是大企業的代言人。自然傳媒的立場會向她傾倒。在大選前幾天,媒介言論都說希拉里是勝算什高的大熱門。但反觀民調(若可信的話),希拉里只領先幾個百分點,又怎可說是大熱。有留意賭博盤口的,據 BBC 報導,個人下注特朗普跑出的就較高。

即使不用陰謀論來看,大企業控制的傳媒要替希
拉里抬轎。由於階級立場,記者和大部分評論員,都會不自覺地在特朗普背上插刀。在電視前能發揮專業意見,在媒體上執筆有地盤的,都算是高等教育人士,他們信仰競選傳統,政治正確,對特朗普
之亂吹牛、反遊戲規則、宗教、性別歧視呲之以鼻。

另方面,媒介中人多出身於東、西兩岸的超級都會,屬於社會精英,多數對中部「蠻荒」地帶沒認識,沒感情。有看美劇 《Big bang theory》 的,知道劇中女主角,胸大無腦的 Penny 來自 Nebraska,就被取笑她的兄弟在家鄉蠢得與牲畜雜交。再看幾年前什得好評的黑白電影 《Nebraska》,就看到中部省份的那份荒涼、慘淡。

年輕精英不知道中部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中,特
朗普看起來是他們的明燈。跟香港很多年輕記者一樣,他們內心與佔中、反共的反對派接近,即使沒有存心,報導起政治新聞時,就極為偏頗。

當大選結果確定,電視記者形容,所有人都驚訝不信,影片中都是如喪㛈妣的希
拉里支持者。當然,因為他們站在紐約、華盛頓。傳播理論大師 McLuhan 名句: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其實 The location 也是 the message。尤其是單打獨鬥的外電通訊員,沒有能力,也沒有認知去報導蠻荒大鄉里的歡喜若狂。

媒體判斷和民調的失誤,其一是特
朗普在打一場全新不按理出牌的仗,傳統學院理論全用不著,其二是沒有精英肯紆尊降貴,用「二等公民」大鄉里的角度去審視選舉。

我猜大鄉里投特
朗普一票的理由,除了有人真心相信他的信念,承諾與能力,即使抱懷疑的,心想現在反正死路一條,選他出來也許有半線生機。又或者是:希拉里只舔華爾街屁眼,特朗普勝出可能沒幫助,但至少可拆你希拉里和民主黨的台階,一表我們大鄉里的 people power。


Saturday, November 5, 2016

攝影路上



有興趣定時閱讀本網址的朋友,都知道我有攝影的興趣,間中有自己的作品向大家介紹。最近決定深入一點,寫多一些有關攝影的文章,於是開始了一個全新的博誌《攝影隨談》。短期內,文章會在此同時刊登。希望有心的讀者,也到新網站多多捧場。

我愛上了攝影很久,曾經花耗不少時間與金錢去學習,曾經以此為職業,當過新聞、雜誌、廣告攝影。後因種種因素而停止。
女兒出生後不久,我進入數據時代,買來最便宜的儍瓜機,對著她每天拍攝,樂趣比職業時期不遑多讓。沒有了安裝在 Foba 上的 Sinar,運用著爛船剩下的三斤釘,我是女兒的御用攝影師,最廉價的數碼機,效果也不錯(當然,看著女兒,就像吃糖果般甜,是每個父親的感覺。大家都認為自己是兒女最好的攝影師。)幸好當年沒有臉書和 Instagram,否則,朋友們都要忍受我這個驕傲父親不停的轟炸。

女兒獨立離家了,空閒時間多些,近年開始重拾的攝影興趣,漸漸「進入直路」了。 Hobbyist 攝影師的路怎樣走,是時候要點思索。太認真?我是相信不論你的興趣是園藝、寫詩、騎單車,下些苦功研究、練習、嘗試改進,就是趣味的所在。攝影也是,若你只做 Armchair 攝影師,關心比併不同相機、鏡頭的數據多於照片本身,只要你享受,我也不覺有問題。牛津字典就說,興趣就是令人快慰的活動。但我關心的是照片、影像。

我喜愛人像。在職時,有訪問人物造像和時裝攝影,工作得加倍興奮。解甲歸田,年近花甲,也沒有藝術家氣質或 hipster 式朋友,人像攝影變成遙不可及之事。可替女友、妻子造像吧?周日不少拍友背著沉重的長短火,在郊外或公園,指導女伴扭曲纖腰,坐高站低。看著愛人的你,當然是雙眼流出蜜糖,但不是任何人的女伴也能吸引第三者的眼球。若你覺得你的美女造像總欠點什麼,除了攝影技術,好可能是專業的化妝和衣飾的配合…..
sugarpine-w
效果平平的小樹林
而風景攝影則太耗時和花費太大。前月某天,天氣預報會氣溫急降,一個想到訪很久的小樹林,很可能會下殘冬最後的一場雪。適逢休息日,於是決定驅車前往。今天沒有了菲林開支,但來回八百公里,吃餐館,住了一晚小旅店,消費接近三百澳元。事實是,天沒下雪,翌晨早上六時起床,最後昐望會追到點霧,結果也是落空。

平常的湖光山色,今天已難叫座。攝影人越跑越遠,沒有千丈瀑布、冰山惡水、荒茫大漠就吸引不多的 likes。深入不毛的旅行不是易事,天公不作美,即使用 Ephemeris Apps 查通日出日落方位,也變成低回報的高投資。

於是,我決定今後攝影的注,就全押在街頭攝影上。既能有點「人像」,也乎合我在時間和資金上的吝嗇。理論上,只要腳踏出家門,就可以找到攝影目標。不論早晚陰晴,只要作好設備、技術配合,也有機會拍到好作品。器材上,一部小型機,一支定焦廣角鏡。什至是一部手機,就有機會成為大師。和任何藝術創作一樣,街頭攝影也有很多學問、易學難精。日後再慢慢與大家討論。


Thursday, October 13, 2016

有法治無貪汚



早星期,美國大選的觀察家,維基解密的擁躉,均十分期待阿桑奇要引爆的「十月炸彈」。我估計要爆發的內幕,不是希拉莉的電郵醜聞,便是她的貪污傳聞。只可惜來的僅是反高潮。

對於十分本土/反共的香港年輕人,貪污似乎只是中國大陸的獨家產品。為求討好讀者的媒體,於是也喜歡大做中國陰暗新聞。貪污要聲討,反貪也要耍陰謀論,反正「支那國」的玫瑰花也是臭的。

有留意本博志的設計,左手邊一欄,是作者的小小讀書報告,大半年前,便看過了主在指控克林頓夫婦懷疑貪污的專書《Clinton Cash》。早於克林頓在 Arkansas 擔任省長時,令人側目的事件便曾出不窮。很可惜,數十年例子多籮籮,但作者最後都沒有一份文書證據,能作出法律上的指控。原因........克林頓兩人都是執業律師起家,偷吃過後,咀抹得十分乾淨。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克林頓退休後,不斷到處演講,每次收取數十萬至上百萬酬金。注意,那是「勞動」後的酬金,顯然不是黑金。但法例規定他不能洩露白宮內幕,他辦公桌底與女助理的秘辛,能說的都只會留下來給自己的回憶錄。那還有企業請他發表百萬演說?原因當然是他的政壇關係,最有洪荒之力的,當然就是充當國務卿的枕邊人。當克林頓剛下台時,由於花費鉅資在他的風流官司,他自己說已近乎身無分文的地步。但不旋踵,他們又成為國會山富貴之列。

作者當然提供了大量嫌疑例子,什至早年懷疑收受利益,連原子能機構,都可以由外國資本控制公司參與。再前任的國務卿 Colin Powell 最新的外漏電郵,就指責希拉莉是個貪婪的人。他是政壇老狗,當然看通很多眉來眼去,只是沒有白紙黑字。

中國存在嚴重的貪污問題,有聰明人指出是因為法律不周,和人治當道。這當然是事實.....的一部份。但西方國家其實一樣貪污腐敗,只是人民普遍「有法治精神」,做什麼勾當之前,都有法律團隊事先披荊斬棘。

剛開始看一套年前的舊美劇 《Mr Robot》,故事大概是一群地下駭客革命黨,利用網路起底和干擾,要打倒美國社會中 1%背後的1%。其中一幕「魔鬼公司」的高層,要籮致一地下駭客,用保驃押送他到辦公大廈頂樓會議室,圓型大會議桌上圍坐著十二個老少西裝筆挺的人。「魔頭」說,這十二個人令我很煩厭,但他們是我公司的律師,我請了他們,他們必須列席....。

不幸,最權威的律師、會計師,最精密的勾當,間中都有失手的時刻。由 Enron 的瘋狂做假賬至破產,GFC 前各投資機構的大量傾銷廢紙當證券,到 Hyundai, Volkswagon 汽車的做假數據,到 Wells Fargo 銀行單方面「送」信用卡等。「充滿法治精神」的高層行政人員,也有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時刻。

最為人咎病的兩個美國機構,食品藥物管理局和金融業監管局,就最盛行與業內大企業行政人員玩旋轉門 (revolving door)。譬如今天是高盛的 CEO,退下來明天加入金融業監管局,一個專門立法管制金融業的聯邦機構。於是在任時,對金融業柔順如白鴿,任期完重返投資機構,就學懂了任何金剛咒的破解方法,也建立了豐厚的政黨 crony。最可怕是,整個過程都是合法,又令人敬慕。

香港的高官也盛行退休後過檔至地產霸權。新任務是什麼?當然是關起門來透露政府機密!有新大計時,就代為打通天庭的天地線。你說這不等於貪污瀆職?昔日是竊國者候,今天是賣國者富。

一個相近的 scenario,CIA 的總裁明天辭任,轉做「伊斯蘭國/ IS」的受薪戰畧顧問又如何?都是合法的明媒正娶呀!

政府高層,與企業間的狗男女關係;政客的選舉捐款等,都在法治精神下進行。大眾看不透,聽不懂。只能聽著同鼻孔出氣,大企業控制傳媒美麗的 spins。但黑人多是毒販,槍枝能在暴力日增下加強自衛,移民搶走飯碗,中國傾銷垃圾貨品等就「顯然易見」得多。特朗普自然是美國的救星。

澳洲聯邦議會剛大選結束,有很多新議員入局,其中一人,就被揭發就職演辭,是由地產商顧問公司代寫的。不用查他的銀行帳號,到相關法令起草和投票時,就不用再猜他的立場了。

貪污瀆職是普世價值,對不起,是普世罪行。衣冠楚楚,高人一等的西方人在金錢面前,與蝗蟲般的中國人沒有兩樣。只是中國的大款沒有足夠的法治常識,收起賄款時還是大刺刺的不懂閃縮。還是荷里活做了美國夢的最強軟實力,在五光十色的包裝下,美國是人權、民主、廉政、和平與愛的代言人。

附白:

貪污說過,美國總統大選這台鬧劇,實在精彩得不能不說,不知道香港的民主運動少壯/祟美派看懂多少。


特朗普的「更衣室對白」醜聞,實在是希拉莉的天賜機緣。醜聞出後,我對特朗普的評價沒扣一分----早知他就是保守,種族、宗教、性別歧視,大咀巴沒頭腦的人嘛。我以前的叔伯輩,一聽到有錢佬搞電影,第一句就説是借機玩明星,這句話套在娶老婆越娶越年輕的特朗普身上,我覺得仍是有效。他辦電視真人騷,搞選美,若說沒有「玩明星」,沒有醎豬手我才不信呢。三兩句自吹自擂的更衣室對白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只不過一直騎虎難下的共和黨高層,終於找到下台階,可以正氣凜然地拋棄特朗普。

差不多同時間,還洩露出希拉莉對各大投資銀行秘密承諾,是日後任何政策改變,必定與業界深切討論,並認同他們對美國經濟的貢獻云云。兩則醜聞,大企業控制的傳媒自然對前者重拳出擊,後者輕輕帶過。Sex always sells, 讀者自然對性醜聞嘗如甘露,不知道希拉莉已在他們背後栽植苦果。



Tuesday, August 30, 2016

城寨美學


最近九龍城寨因流行電視劇,再次成為議題。對於高嚷港獨的新生代,城寨在他們父親射精前已成歷史,重溫當然是益智活動,好知道城寨曾經是中、英不管,最港獨的地區。

最近沒事忙,凋冷了博誌地盤。趁城寨熱,重抄三年前舊文,一是告訴忠實讀者,本人尚在人間,二是自誇一下本博誌的常青性:)

+ + + + + + + + + + + + +

最近有臉書朋友介紹一群組,專門貼上老香港的照片。年過不惑,在記憶的死角內,能勾回曾經的影像很是味道。但光是一輛電車在跑;一幢大厦掛上了先施公司招牌,對過來人頗有回味,但照片本身全無美學可言。


對都市建築美學,似乎在本土流行/商業藝術上所見不多(尤其我身居異地。)所以,當我最近玩 Xbox 的《Call of Duty: Black Ops》,意外地發現其中一場景,是老九龍城/城寨時 ,驚嘆老外美術工作者,看到本土人士忽略的遺珠。


遊戲中,特工穿梭在九龍城密集大厦的天台上夜黑作戰,可以看到霸道的霓虹招牌四向張揚,僭建的殘破木寮,外露的電線、水渠、衣物、曝晒食品。有時主角會走進住宅的走廊,裝飾有揮春、老式灶頭、花枝鐵閘等。當然,那不僅是老照片的湊合,一切光影都經過心思的規劃,構圖與明暗都有調度。

沒有 Xbox 截圖裝置,只是網上取圖,遺溜了更精彩的



現實中居住其內的人,只會感到迫狹、飛機噪音、穢、罪惡叢生、危機四伏。但抽离地看,其光、聲、形的結合,奇怪地組成了特殊的黑色美學價值。


糊塗的記憶中,麥當雄的《省港旗兵》好像有城寨陋巷的追殺。首部《麥嘜》也有些 Cityscape 鏡頭----不過應該是大角咀,不是九龍城。近年幾部電影,都有用插滿魚骨天線的天臺做背景,但都未能在視覺上形塑出獨特的風格。


其實最能看透香港都市建築黑色美學的,是 1982 年電影 Blade Runner 的導演 Ridley Scott。該電影由首映時的門可籮雀,變成日後影響無數電影人的 Cult Master。他解釋說,高科技、高資本城市,就建築於殘破、黑暗的舊城市上 (和 Fritz Lang 的經典 Metropolis 相近)。電影中雖是未來的洛杉磯,但基本概念則來自香港,那都市的景像就是 “Hong Kong on a very bad day.” (Ridley Scott 先前曾幾番到香港拍廣告片,原意也想在香港取景。)

Blade Runner: 洛杉磯 fusion 九龍城



(這個新城壓在舊城之上的概念,也在搞笑電視卡通劇 Futurama 中應用。在未來超科技城市的街道,一揭起地渠蓋,就落到又黑又窮又爛的舊城。只是笑話,不涉美學成分。)


然之後,有最義無反顧地九龍城的《攻殼機動隊》。此動畫片相信香港人都熟悉,又引以為傲 (不知應否為有人欣賞自己的瘡疤而驕傲。)有有心人特意將電影的部份片段,套上極其相似的香港實景並排對比,頗堪玩味。




有點題外話:多部在畫工和視覺創意上我極其欣賞的日本動畫電影,可惜故事結構和思想上都十分老套,除了《攻殼機動隊》還有《亞基拉》、《Paprika》、《Tekkon Kinkreet》,都呢喃著佛家的生死、有無。反而是全無做作,沒有野心去文以載道的《Ninja Scroll 獸兵衛忍風帖》,畫工雖不算細膩,但武打的設計,背景的安排,故事的詭異,再大灑血腥與鹽花,至今仍是我的動畫片首選*。


Ghost in the Shell



保育在土地成為最昂貴商品的環境下,似乎只能成為奇珍。況且,老九龍城/城寨是瘡疤、Eyesore,難想像與保育混為一談。那就只能將責任交給創作《攻殼機動隊》的大和民。位於橫濱和東京中間的川崎市,一家遊戲機中心,老板十分心儀九龍城寨的 dystopian 感覺 ,特意將其室內裝飾城寨化。計劃日本行的可以到此一遊,光看不打機就「無料」。廢話少說看圖最實際,請看 link: http://randomwire.com/kowloon-walled-city-rebuilt-in-japan


Xbox 遊戲的好處,是美術家已建立起 3D 的虛擬九龍城,玩者可以自選東張還是西望,左傾或右擺。前陣子看到香港資料照片,有展覽會陳列出老香港街道、樓房、店鋪的手砌模型,彷真度極高。如果主辦當局與時並進,應該採用電腦 3D 科技,使展覽參觀者能「走入」模型,360 度細意觀看 。


《Black Ops》的 3D 好看,可惜它是個槍擊遊戲,在槍林彈雨下奔馳殺敵/被殺,能寬懷觀光的機會實在不多,有點浪費。

*看過 Ninja Scroll 2預告片,古裝忍者駕電單車,持機關槍。可休矣。

Wednesday, May 25, 2016

尼泊爾:災後一年(圖片集)


早前假期去了頭一趟尼泊爾,是最後大半個月前才改變的行程。行前資料研究不足,原來已是登山季節的尾聲。攝影行裝已盡量簡約,但三腳架仍然儍乎乎地不忍留下。於是乎我的背包比我導遊的還要重近一倍。

登山季節將盡,表示季候雨時節的逼近。結果是整天灰茫茫烟霞霧氣,加上農民的焚燒枯枝殘木,要看巍峨山景,只能從山中餐廳的旅遊海報上看到,拍風景照的計劃當然是完全泡湯。三腳架爬上我背後,坐「順風車」登上海拔三千多公尺的山頂,然後原封不動回到山腳。


沒有壯麗山河,攝影活動決定重回我的根---紀實攝影。四月中臨行前,國際媒體大量推出尼泊爾大地震一周年的報導。適逢其會,要作報導攝影,自然要比風平浪靜的日子多了點意思。私人旅行,當然不能如專業記者般深入不毛,或是與救災、重建團體有聯繫。我的攝影就只能「側寫」,而我認為側寫的攝影,藝術價值會更高(夠水準的話)。


以下的照片,便是我在山區,以及加德滿都市內的野生捕獲,也算是較全面的觀察。回程後剛看到 Magnum 圖片社七十周年公開賽,也提交了一些湊個熱鬧。這是趕著 Magnum 指引最先挑出來的,剩下其他主題還得慢慢處理。


中學校園
公園側
災后工作
山上少年
山村內的箭藝愛好者
Patan博物館
街頭少年
Shree Pashupatinath (簡稱Shiva) Temple 火葬場



Sunday, April 3, 2016

人工智能 VS 人性



Chatbots 將成為宅男至愛?


我相信圍棋的普及程度不會高,但不知誰掌管的宣傳工作,Google 的人工智能打敗圍棋世界級高手,竟然惹來傳媒廣泛報導。恰好二十年前 , IBM 的 Deep Blue 挫敗國際象棋冠軍,似乎除了電腦界和象棋界外,沒多少人關心。

我第一不懂圍棋,第二不懂電腦程式,但並不覺得人工智能在 Deep Blue 之後,能打敗圍棋高手有何特別。只要有更快的計算速度,有更精密而更包容的方程式,勝利只是遲早問題。類似的發展,令我想起打井 X 與 O 遊戲。小學生樂此不疲地玩,以為遊戲中的勝利,是智慧高低的表現。但玩得多了,經驗告訴我們,在「高手」對陣中,這遊戲總是和局告終,毫無趣味(曾有電影 《War Games》 以此為故事骨幹。)AlphaGo 就在學習了千萬棋局,再在每秒鐘億萬步法計算中,羸了「吾生也有涯」的人腦。

其實人工智能的新聞,近期還有比圍棋更精彩的。其一是 Google 的智能汽車,在最新近的交通意外前,早陣子也公布了一些發展中的出牙 (teething)問題。研究人員表示,若百分百依照道路法規,智能汽車只能像老太婆開車,不單太慢,還會做成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反感。守法的智能汽車不能絲毫越過法定車速,不能半點過了行車線,停車標誌前完全停車等等。但在現實的路面,每位有駕照的司機,都知道在「合理」情況下,間中違反輕微交通條例,是保持交通順𣈱所「必要」的。智能汽車的開發團隊,正在為應否/如何釐定出「合理地違法」而頭痛。
程式精密但思想簡單的 Google Car
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一旦你在程式上容許人工智能犯小法,在經驗累積下,它便有傾向去犯大法。情況有如末日電影 《The Terminator》 的電腦 Skynet,原來幫助人類生產、管理,但「太聰明」的它,最後發現人類是太沒效率的東西,要取而代之。當人工智能會自行判斷,為了效率可犯什麼法,那就離 Skynet 不遠了。
然後,是 Google 車的首宗交通意外。報告說,汽車在過線進入主車道時,以為後面的巴士會慢速讓路。期待職業司機讓路?Google 車是不是單純得可愛呢。我教女兒駕駛時,總綱的其中一條,就是當每位職業司機都是瘋子,車子越大越瘋。對職業/貨車司機的偏見,也是當父親幾十年駕駛經驗之談,能否寫入智能汽車的程序中呢?

現在再回頭看, AlphaGo 的發展團隊是否真抽了好簽:工作容易,曝光量高,得分高。玩圍棋,不管有多難,也只是數學方程式的問題,不涉人性、倫理、法律,沒有灰色地帶。我們不時有十歲入讀哈佛的數學天才,但永遠沒有十歲的莎士比亞,寫出探討人性的文學鉅著。

人工智能比固定程式的優勢,是前者懂得經學習而自我完善。微軟上月發展了對話機械人(Chatbot) TAY。使用人工智能,是「出廠」後還能在實戰的不斷對話中,繼續學習。可是,單純的機械人在十六小時後便「學壞」了,發表種族主義的言論,微軟只能急急將它拉下架。「維修」後再上桇,怎知道她竟大談吸大麻煙之道。

程式員是數學專家,可能不懂人性的黑暗面,竟然估計不到有搗蛋分子,不斷向 Tay 灌輸種族歧視、色情、毒品、和愚昧訊息,在自行完美的學習原則下,初生的 Tay 就迅速被污染了。Tay 下架太快,我看到消息後已與她緣慳一面。我估計 Tay 的敗筆,是研究員支持 chatbot 言論自由的原則。看看言論自由之下的互聯網,不用你刻意尋找,色情畫面也隨時出現在你孩子面前。臉書上滿是做假的訊息、照片。新聞網頁上的讀者回應,粗口是最常見的助語詞。當你的意見被其他用家粗口指控,你最直接的反應是什麼?

從有關新聞中發現,原來微軟在去年中,便在中國發展出叫微軟小冰的中文 chatbot。與超過四千萬客戶對話,「運作順利」。在國內搞 chatbot,第一件事我想到的,當然是言論審查。在我未與小冰妹妹(設計成十七歲的少女)對話前,我猜若她真的運作順利,言論審查顯然「功不可沒」,至少沒有 Tay 目前的問題。

我的挑釁性對話如下:

這是我們有中國特色的 chatbot 的聰明之處,遇到敏感問題就無寧兩可、顧左右而言他一番。要完全言論自由帶來社群衝突,還是相對的審查,釀造相對的和諧。這是數學家不能單獨解決的困難


其實,將小冰訂做成十七歲,除了是「安全機制」,也算是工程師的遮羞布,在溝通出現障礙時,打出無厘頭的回應也算合理,「時下的年青人嘛」。不過,除了可以當微軟小冰是個懶人包的 wiki ,我真的不知 chatbot 有什麼用,除非你真無聊到極至,享受低智商對話(等如報紙的娛樂版)。等到何時 chatbot 才能發展到像電影 《Her》  一樣,有性感的 Scarlett Johansson 來跟我這個五十歲宅男談情。


Thursday, March 10, 2016

美國人盼望社會主義專政




在柏林圍牆倒塌後,美國學者 Francis Fukuyama 說,美式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場模式戰勝一切,這將成為社會演變的終極模式,永垂不朽。

若果從荷里活主流電影看美國,則由牛仔一路向西征的年代開始,美國模式一直已是「永遠正確」的化身。飽受這種軟性市場推廣(又說是文化帝國主義)燻陶的香港人,不論文化、消費和政治的發展,第一時間都要拿去跟「美式標準」比較。

Fukuyama 為當權者臉上貼金,謬論也立時得到廣泛宣揚。很多指出美式資本主義缺陷,帶來貧富懸殊、摧毀地球生態;美式民主模式被超級財團綁架、鼓勵官商勾結的作者,則被歸類為左翼作家,變成歌舞昇平中的小臭蟲。

但對上一次的金融風暴,其後短壽的佔領華爾街,使更多人了解到金融業不受管制的魔鬼之手;佔領伊拉克及其後衍生的 ISIS 恐怖活動,令人重新察覺美國霸權主義的幼稚和虛偽;趨向家常便飯的校園屠殺,仍沒法對武器管制帶來寸進,更是財團操控輿論的惡果;兩黨相爭,以政治利益凌駕一切(這是天下烏鴉一樣的黨高於國),令各種法案在議會中迴旋不進等等。Fukuyama 歌頌的美國意識型態兩大支柱,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今屆美國總統提名之爭的特別之處,除了熱鬧鬧像台大戲,就是透視了民間對現有的民主制度和資本主義的不滿。暫時有機會出缐的是 Clinton, Sanders 和口沒遮欄的 Trump。Clinton 除了有可能成為美國首位女性總統外,乏善足陳,是既定模式的競選運動。至於 Sanders 和 Trump,用個最籠統的歸納法,前者代表社會主義,後者則代表反民主的專政。

Sanders 被輿論列入社會主義流派,若替他寫個政綱懶人包,大概就是要提高富人稅收,降低貧富差距,加強監管華爾街無良大鱷,推動免費教育至公立大學,打擊大藥廠對醫療保險的控制等。若果在麥卡錫神經質年代,他準受到反共者暗殺的恐嚇。但今天,他光憑網上集資,就收到破紀錄的競選經費。

Trump 的口沫橫飛,可能令你對他的政見最為熟悉。不少評論認為他種族、性別、宗教歧視,況且很多想法都似乎只是 comments on the run,更有不少前後矛盾。Trump 有點像健談的的士司機,任何社會困難,他都有簡單、直接而有效的解決辦法。其實,對於擁戴他的民眾來說,政策事小,個人作風事大。Trump 屬於建制以外的人,推選他為總統,就是要他不按理出牌,打破現有什麼都講政治正確,議會團團轉找不到任何共識。因此選民要他的獨裁、專政,跨過無能、費時的民主機制,要他富厚的身家,可以抗拒財團干擾,要他多快好省地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Sanders 和 Trump 的冒起,一直未被政治觀察家看好。(正如中國在過去卅年經濟發展,「看你幾時死」的評論從未停歇)他們能進身白宮的機會我也認為甚低,但他倆熱賣中的社會主義和搞個人專政,其實反映到美國人心思變的大趨勢,值得深入探討。若將這兩種走向「雙劍合壁」,豈非將天堂的美利堅,變成地獄的新加坡或者中國大陸?

但,選民的所想、所說、和所做很多時並非完全一致的。今天只是選舉熱身,不妨闊論一下空中樓閣,傳媒也樂意為另類者呐喊一陣,搞熱鬧了氣氛,就能收視高一些。但當轉入直路衝線,大型傳媒的幕後金主,便不會再被階級敵人沾便宜。而看厭了把戲的民眾,最后還是害怕過大的改變。

這是網版,報紙版更具震撼力
不過,美式政治仍有其詭異的地方,那年小布殊派兵伊國碰得一鼻子灰,窮家子弟兵屍體不斷新鲜打包運送回國。但在一片看淡之下的競選連任,竟又給他胡混過關。悉尼一份最有影響力的報紙,在大選結果公布當日,就大標題:It's the American people, stupid。

萬一 Trump 入主白宮,很難想像美國會變成什麼樣的天地。至於 Sanders 跑出,我覺得他最終也只會給國會山的醬缸醬死。當年奧巴馬憑一個 "Change" 字風頭無兩地進駐白宮,但簡單如關閉 Guantanamo 恐怖分子「監獄」,既不太涉兩黨之爭、財金代理人利益、亦不違反民情。可到今天連續任期的尾聲,仍只聞樓梯響。在象牙塔內教授美國憲法十二年的奧巴馬尚且給醬死,七十五高齡的 Sanders 有什麼能耐,在黑帽子中變出白鴿。

好大可能,下任美國總統就是相夫不善的克林頓師奶,代表 1% 的勢力,繼續將汽水罐往前路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