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0, 2012

數字遊戲與民意



我任職本地鐵路公司,其服務水平經常被評擊。每當認識新朋友表明身份后,總要預備被人旁敲側擊。

有次在周末單車活動的 Coffee break 時,向一會計師「表明身份」,然后他問及我火車誤點的情況。我解釋了我們界定誤點的計算法 (當然跟乘客的親身体驗不同,數字會顯著偏低),會計師哈哈大笑,之后解釋:我們也一樣,客人拿盤數來要我們計算,之前我都問他要什麼結果,我就朝著他的要求做。

我對會計學一竅不通,但看到國內民企賬目造假的新聞;証券評級機構在 GFC 前對垃圾 Derivatives 也合法地給予 AAA,這會計師會友的名牌高級碳纖單車,也許証明他的迂迴計算法,對客戶有相當高的吸引力。

民意調查也是玩弄數字的遊戲,我之前也有拙文,提及剛過的香港特首選,港大搞的「全民投票」在 Sampling 上早已是埋下 Bias。猜不到 TVB 也來玩全民投票這玩意,幸好,這只是娛樂事業中的小噱頭,是否科學化其實也不用太著意。

亞洲周刊在談及《萬千星輝頒獎典禮》進行的「普選」時說:...收視率不佳但受到網民極力追捧的《天與地》獲獎,又似乎符合民意。

收視率不佳,是因為傳統電視劇的捧場客是「師奶」和上年紀一輩,他們不喜歡過於「前衛」的《天與地》*。剛巧,他們多是網絡科技的遺民;也是越罵越看,滿足於被動角色的一群。網絡普選,就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他們的票,失去了這批「民」的「意」。

從另一角度看,奧斯卡電影獎,有點深度拿取最佳電影的,往往在票房上大敗於飛車、機械人、大爆炸一類的 No-brainer 電影。這也就是評審團「取樣」偏差的一種。

從亞洲周刊的文章,也可看到中文傳媒越來越懶,社會反應多只會從網絡中尋找:「有網民表示...」「網民極力追捧」「大量微博表示不滿...」。

很久以前唸新聞時,剛好是電視新聞進入轉折期,從前有新政策/措施出籠,記者就跑到尖沙咀「五支旗杆」(路人最多的地點) 找市民反應。由於不科學化,之后改成訪問專家/學者。今天,記者從滑鼠上按几下,就觀察完了社會反應,那又等如回到五支旗杆的日子。

你可能跟其他網友罵得臉紅耳熱,整天盯著手機隨時「還拖」。但,喜愛在網上發表意見的,只是整體社會上的其中一Subset,那麼,沉默一群的意向.......那就由它沉默下去吧。


*本人自居海外后,未嘗看過半集中、日、韓劇,不過吾妻則是大擁躉,所以我也知點皮毛。




Sunday, December 16, 2012

不再拯救人類的電影


大量血漿供應

古今中外妖魔獸共冶一爐

看了段低水平影評,找來了 Cabin in the Wood 看。如果平常少看恐怖片的,只獨立看本片,成績還算過得去。

對知者言,則實屬大翻炒也。客氣一點是導演以本片向 Sam Raimi 致敬。Raimi 的成名作 Evil Dead,或是更早的短片 Within The Wood 已是三十年前舊作了,其后抄襲者眾 (他也不斷翻吃老本,最新一套 Evil Dead 將在 2013 上埸,看他能否超越自我)。都是一群年輕人,到深山中渡宿胡混,然后給妖魔逐一殘殺。

Cabin 過癮之處,僅是最后妖魔空群出動時,竟集合了「古今中外」之大成 (妖、獸、鬼、中世紀、日本、喪屍...)看得出美指部門也下過一番努力。

最有玩味的,原來放出妖魔殺人者,背后是國際高科技祭神管理公司,定期的妖魔殺人,是行之數千年秘密習俗,否則「神」會發怒消滅蒼生。最后,女主角要面對
決擇:殺死幸存唯一朋友,還是人類完全毀滅。她血流披面,抽了一口香煙對同伴說:「Humanity...是時侯給其他人 (someone else) 一個機會了。」


Wednesday, December 12, 2012

Norman Lindsay 博物館




悉尼藍山曾是文人雅士聚居的地方,現在還有不少畫廊和古董店。Norman Lindsay 是已作古的著名澳洲藝術家,藍山山腰有他的博物館。免費參觀部分的花園內,有他較大型的雕塑。配合上花圃、建築、和雕塑,是個不錯的攝影練習場。

此照用黑白,配用粗顆粒效果,取其怀舊感覺。不過在 Scale down 之后,顆粒並不顯著。

Saturday, December 1, 2012

來生再做澳洲人





我女兒還小的時侯,經常和她一起看不少 BBC 式歷史、地理、生態紀錄片。有幾次和她討論起澳洲的地理地位,我都說澳洲是我認識中最好的國家。並非是要灌輸她愛國情操 (我是個認為國家/民族觀念早應淘汰的人),只是客觀的評價。

我用她的理解能力範疇說,澳洲沒有火山;不在地震帶;又沒有核電廠;地大而資源豐富。相對印尼(當時的新聞)沒有宗教衝突,沒有游擊內戰;政府制度/福利不錯;雖然欠缺最先進、最潮流的東西,但生活可以是和平、穩定。

早幾天發現《經濟學人》的調查,指出澳洲仍全球第二個最合投胎 (正式名稱是:2013年最佳嬰兒誕生國家)的地方,只能嘆息吾生也早,不若女兒幸運,沒再多幾年享用。

似乎,歡喜舞文弄墨的海外的華人,沒有多少能欣賞其新居地的新生活。一方面嘲笑現地吃的、職業上的、生活習慣的什么也不及原居地,老外愚拙如老鄉。尤其是香港人,一項最簡單的指標:百貨公司晚上收市 (或周日關門) 早過香港的,便是較香港落后的地區。

雖然新一輩移民一般都懂英語,入職主流公司,經濟上亦算寬裕,但心態上其實和上一輩「跑金山」,老躲在某某同鄉會的差不多,只不過他們的「同鄉會」是四壁家中,關上門來,裡面就絕對是個「小中國」。

其實,每地的每一項優/缺點,都如錢幣有兩面一樣,關係緊貼。百貨公司早收市,是人民較著重家庭生活,和政策關注工人福利;澳洲稅重,是醫療、退休、和失業救濟較完善;火車效率低是網絡繁密、又多萬噸貨運車摧踐路軋;零售價格昂貴,是每商店服務的客戶人數,可能不及香港的萬分之一。這又等如想擁有美式槍械自由,就不會有新加坡式和平寧靜。香港的很多經濟優勢,都是建基於棺材式的居住環境。

看過我先前博文的朋友,知道我參加了某單車會。最近我又參與了另一 Trail Running Club。與華人朋友談起,他們第一條問題是:多不多華人會員?我只說沒有。然后心中笑問他們,有多少中年以上華人移民喜愛單車、跑山運動?「委屈」於海外的,肯到公園伸伸手腳的已不錯了。其次,老外的Clubs,當然「不會」有華人會員。

《經濟學人》要談的不單是經濟因素,而是生活質素 (quality-of-life index)。至少,要享受戶外生活,已移民英、美、加、澳的,要比香港強上千倍。而你眼中的棟樑,可能是市埸上買到到游水鯇魚?

有人「立志」來生不做中國人。其實,有志者今生也不用做中國人-----移民可也。
《經濟學人》說首選是瑞士,次選來澳洲找我交個朋友也不錯吧。不過,我相信口中不停嚷著來生不做中國人的,若在地府跟閻羅皇討價還價時,絕大多數還是要投胎重做中國人的。

只因他們太愛國了。他們有著深厚
的中國文化------中國乃天下之正中;千年歷史;萬國來朝,任何其他文化都只是野蠻洪荒。即便移了民也只算是龜縮,而沒有歸屬。


《經濟學人》原文:
The Lottery of Life: Where to be born in 2013



Thursday, November 8, 2012

綠、紅、黃、黑天鵝



寧波的群眾示威導致危害生態的化工廠胎死腹中,有英文媒介 (忘了,好像是紐約時報) 的標題是 Green Over Red。綠色環保力量戰勝紅色共產專政。

最近大陸有不少勞資糾紛和環保抗爭,演化成地區性的群眾運動,但我閱讀開的中文香港媒介,似乎對之並沒有太重視的處理。當然在「漸近性」的新聞衡量上,那麼地域性的衝突,對香港的影響看似微乎其微。然否?

英文標題 Green Over Red,是否有其前瞻性?

香港媒介只喜歡李旺陽的煽情价值,在中共統治下,消滅政治上的反對聲音,已是手到擒來的慣性動作,李旺陽遭受的壓迫不會是最后一個,也絕不會是最殘暴的一個。反而在政治「以外」的勞資和環保爭議上,中共還能讓「滋事者」發出點異見聲音。這會否是一個金鐘罩的裂口?

王力雄的「預言小說」《黃禍》中,因為生態壓力,環保組織在中國「亡國」的前后,都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政論人一般都只喜歡囿於純政治的嘮叨,勞資糾紛和環保抗爭等勞什子是難登大雅之堂。但世事演變往往有如黑天鵝的乍現,突然而超乎預估。

起先只是一名不起眼的神棍在胡鬧,但當李洪志一下子成為千萬群眾的教主,動員能力迅速爬升后,共產黨就要打擊法輪功運動於微時。如斯,則中共要比香港報紙編輯高明,有點洞識先機的能力 (否則也難屍骸遍野仍風雨不倒),能預早伏擊黑天鵝。

那麼,或者我們可以冀望綠天鵝的出現。



Sunday, October 21, 2012

Adele 和她的一襲 Little Black Dress



若果她失敗了,理由十分充分:因為她外形肥胖;她太年輕而唱 R&B;她梳了個六十年代的老土大頭髮;她在典堂級的 Royal Albert Hall 台上大講粗口;兼且怪笑頻生。不過她是成功的,演唱會盡展了其聲、色、藝,和她駑駕舞台和觀眾的功力,也流露出感性的一面。

Adele (愛黛兒)的 Live at the Royal Albert Hall 演唱會純音樂版已聽了好一陣子。最近拿到了 DVD 版,歌唱當然與 CD 一樣,但多了她影像的風采,也多了演唱會的開埸白,多了她曲前后的一點讀白,使歌迷認識她多一點。

很難想像一個對著電視機中的「辣妹」又跳又唱的小女孩,在十九歲橫空一出首張大碟,技驚四座;廿一歲出第二張大碟后,會打破多項健力士、格林美獎和 BILLBOARD 音樂紀錄,時代雜誌評她為全球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最新占士邦電影 Skyfall 快要出籠,全英國班底,要選首屈一指的歌手,捨她其誰?(最新 gossip 當然是她的新生寶貝兒)

而且,她作曲、作詞、主唱的僅是與「叫座」稍為偏离的節奏怨曲。

Adele 令我想起也曾在 Grammy Awards 中紅爆僅一屆的 Norah Jones,和再遠一點的 Diana Krall。雖然 Adele 參與大量作曲工作,但在台上卻沒有如其他二人般玩弄著琴鍵,只是她充滿自信一個人、一襲 little black dress、一張高凳、一杯水、一隻咪高風。她僅需要音樂和歌聲來感動你。

其中只要你細心品嘗,Someone Like You 可能要你下淚:

聽說你已找到心屬的女孩
結了婚且安頓下來
聽說你已夢想成真
看來,她給了你我沒給的

老朋友,你為何如此害羞
你向不會這樣保留和閃縮

我討厭不請自來
卻又不忍躲在一旁
渴望你碰我一面
使你察覺
於我,此情仍在

不打緊
我會找到一個恰如你的
我也衷心祝福你
但懇請不要忘記我
你曾說:
在愛中有時得著永恆
但有時只留傷痛

你曉得時光飛逝
昨日我倆風華正茂
我們在夏日中出生成長
醄醉在燦爛的驚贊中

不論是憂傷或關怀
后悔和錯誤,它們都遠成記憶
誰又能預知其中的苦與甜

I heard that you're settled down
That you found a girl and you're married now.
I heard that your dreams came true.
Guess she gave you things I didn't give to you.

Old friend, why are you so shy?
Ain't like you to hold back or hide from the light.

I hate to turn up out of the blue uninvited
But I couldn't stay away, I couldn't fight it.
I had hoped you'd see my face and that you'd be reminded
That for me it isn't over.

Never mind, 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
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r you too
Don't forget me, I beg
I remember you said,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

You know how the time flies
Only yesterday was the time of our lives
We were born and raised
In a summer haze
Bound by the surprise of our glory days

Nothing compares
No worries or cares
Regrets and mistakes
They are memories made.
Who would have known how bittersweet this would taste?


廿一歲,我才有遲來的初戀,而 Adele 已寫成此曲。她笑說,新大碟的主調都是談男女分手,她很有「受害者」的形像,實在是對前男友的不公平。然后她講述了她和那男友的一段:

“...the guy has changed my life. We were so in love, some much fun, it was f**king brilliant all the time we were together. We are friends now, it is important I share what is going on with this album with him....I am not bitchy about it, I’m proud of him...”

隨著,她垂下眼簾,在一部 (電子) 鋼琴簡單的伴奏下,細細唱出此曲。曲末,倒過身來流下眼淚。


Adele 也唱了 Bluegrass 田園樂隊 Steeldrivers 的 If I hadn’t been for love。后來找出原作來聽,Adele 的現埸演譯顯得更風流放浪。她向其他歌手致意的還有 Bob Dylan 的 Make You Feel My Love 和 Bonnie Raitt 的 I Can’t Make You Love Me。

Adele 的大器已熟不爭之實,不過要演譯「曾經滄海」的感情,間中仍聽到略見幼嫩的聲線。曾看過有專家寫,唱歌劇的 Soprano 聲音要到三十歲才達最成熟階段。Bonnie Raitt 一手不羈的結他,襯托著沙啞的聲線,在感情路上顛簸半生后才說句:愛你。誠然。

音樂上,這張 DVD 是不可多得的作品,對上我擁有的 Royal Albert Hall 演唱會,是 Eric Clapton 的 24 Nights 雙 CDs,也是佳作。完成這兩張大碟,Adele 在訪問中表示,下次新作要待五年后,可見那是嚴謹創作人的預言。不過,在商業和團隊壓力下,相信那是近乎不可能。只希望,她的創作和技巧,能繼續向前,至少到卅歲。

要批評 Adele 的 DVD,是監制人的過份「性別歧視」。畫面上大量剪接上女生依偎在男友肩上和唱,以及手帕抹淚等鏡頭,萬分煽情。猶如在看一齣 Chick flic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b0NLSyMovY


Tuesday, October 9, 2012

大國崛起與 Gangnam Style



在英語世界中,昨天最蜚聲國際的南韓人是潘基文,聯合國秘書長。今天當然是 Psy 朴載相。潘基文鋒頭被蓋,還笑說是好現象:通過提倡藝術,我們更能了解其他人的文化和文明。

當年日本經濟強盛時,有大堆研究其成功因素的書籍,似乎今天研究南韓的仍未成風氣。其實南韓近年的經濟起飛,也基建在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的相近時期。今天中國已「大國崛起」、已進入「盛世」,同樣有驕人成就的南韓似有被學者冷落之嫌。

不過,崛起了的大國,其吸引力只是廉價勞工,對基建原材料的飢渴,和先富起來一撮人的購買力。既沒有國際品牌商品,也沒有跨國的現代文化出口。

日本的品牌汽車、電子產品和衣飾,今天個別可能退了點色,但仍有大量粉絲。代之而起的,有南韓后來居上代替品。中國?大部份的國際品牌現在都是 Made in China 了,可是中國沒有國際品牌。

至於現代文化商品,日本的漫畫和動畫片滲透全球,南韓則有越來越紅的 K-pop 流行音樂,今天更來了 Psy 這一泡催化劑。看著他教美國 NBC 電視臺早晨節目主持人大跳 Gangnam Style,這不是自己關著門,自瀆式的高喊「崛起!」可比擬的。


無錯,大國也有在電影節拿了些獎,鋼琴小朋友拿了什麼李斯特獎,水墨畫炒破天價等,但那些都是小圈子玩意,甚難提高其全球知名度,爭取國際友誼。
中共硬件還品牌不來,又在吹噓發展軟實力。十月號紐約客就有文章指出,在嚴密思想控制下,中國縱有千倍於南韓的流行歌手,卻甚難跳出個 Psy 來。


剛過的倫敦奧運開幕禮,就對英國的軟實力有極大的自豪,由流行音樂;至電影;至哈利波特。
香港也不賴,她有對現代文化商品的貢獻---功夫片,荷里活佼尤者眾。


Monday, October 8, 2012

Mid-Life Cyclist


共攀爬2300公尺

看畢村上春樹的 《When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nning》 有點失望,將它看成運動員傳記嫌過於平淡,看成運動指南則又有欠深入。幸好,還能視之為 Celebrity 揭秘,側看一下村上先生如何開展作家生涯,其工作習慣,他如何看待寫作和灌溉其創作原動力。

最遺憾的,還以為他中年以后才拾起 (跑步) 運動---如我。原来他已跑了馬拉松二十年。

我最近幾個月才正式開始跑步,初哥經驗何足掛齒。但我在三周后會第一次參加公路單車百哩行,正積極訓練。以單車為本,可以一談中年后的體育緞練。

百哩行其實是 165 km,百是英哩制(美國佬話事)。不少單車愛好者都以參加過正式的百哩行才算入了殿堂。我參加的是在澳京坎培拉舉行的 Fitz’s Challenge,它自稱是該地區最艱辛的單車項目,共分 50, 105, 165, 205, 225 公里規格,165 的共要攀爬垂直 2300公尺,比全澳最高的 Mount Kosciuszko 還高。行者,非比賽也。只要在指定時限下 (11小時) 完成,就可以有一紙証書,不是光耀門楣,而是對自己的體能、意志和努力一點嘉許,老外講的 a pad on the shoulder.

大約五年前,忘記什麼原因,突然到 ToyR’us 買了一輛重十噸的廉價爬山單車。首天,就在住處附近騎,心中計劃的路線大概三公里,但不到四分一已氣喘如牛,半路時心跳極快、欲吐、再有耳鳴。后來不知休息了多少遍才算「勝利完成」。正如不少初習者一樣,太難了便容易躲懶,該單車到最后 Garage Sales 時還光潔如新。

我身體向來算是少病,但卻永遠力弱無氣。自算快到五十,若不及時「中興」可怕快要恨晚了。於是一年后,花點錢買了輛較好的二手品牌爬山單車,又在網上參考不同難度的山徑,以增加練習趣味。雖然離他人貼上的時間有天壤之別,但我仍大致維持每周一次 (約10km)的練習。

我認為爬山單車是較佳的入門之選,尤其在未找到玩伴之先,因為在跳石、涉水、越枝時已大有自得之樂,而且少了要兼顧汽車危險。玩了一陣,開始想加入些會社找點志同道合。在做過點功課后,發現爬山單車玩者全都是血氣方剛之輩,而公路單車則老、中、青也有,而玩者也多屬比較「斯文」。

於是在 Ebay 再多買一輛公路賽車,加入了一較多元化的單車會。由於有伴兼且每次活動都有領隊,帶領探索悉尼的大小單車徑,和較安全的公路網。自初級起,至今天已能參與他們難度最高的途徑。

由五年前的暈眩欲吐,至現在每次攀爬完令我心跳近 Max Heart Rate 的山徑,我至少會在隊伍的前三分一位置。以年過五十的我來說,感覺不俗。面對 165 km,完成的信心是有的,雖然不是比賽,但在最后成績榜上,還是希望能佔個較前位置。這兩周,已籌劃好訓練程序。我太座說我騎單車發了燒,她豈知魚之樂。

對沒有經常運動的人來說,「一百哩」的確是天外之星。但大會定下來的 11 小時,你又可以看成每個正常成年人應可達的指標。通往摘星之路,須要你的恆心和意志,bonuses 是健康與快樂。

我發現:

  • 不令你氣喘,心跳的不算是運動。太極騙了你;
  • 使出最后吃奶力爬上爬不完的山岥,是清洗腦袋的最佳時刻;
  • 不要吃你家人、朋友的糖衣毒藥,只要行之有方,運動沒有年齡限制。上回單車長途旅行中,就為一團友慶祝七十二生辰;
  • 公路單車是對骨骼、關節最呵護的運動;
  • 只要穿過瓶頸,運動的樂趣就正式開始。

Wednesday, October 3, 2012

汪精衛--悲劇英雄乎

圖片來自新亞圖書中心


汪精衛這歷史名字,對年過四十的中國人應該不會陌生,恐怕單在知名度上,跟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也差不多。汪精衛是誰?就不是大漢奸,賣國賊,日本人的走狗。

歷史向來是勝利者寫的。在國民黨內,蔣介石與汪精衛較早前有明爭暗鬥的權力競逐,而在汪氏成立偽政權后,當然更名正言順是要打擊的叛國者。於共產黨,汪的政權目標就多番強調「和平、抗共、建國」。於是,兩岸政權都快樂地替汪精衛這敵人套上大漢奸白紙帽。

其實,我讀書也不算太少,但以前總看不到多少汪精衛如何漢奸,就只知他是漢奸。國、共政權皆唾罵他 (正在等侯白先勇的《父親與民國》「網上版」,不知是否有提及汪政權 ),人民在「空白」歷史洗腦下盲目和唱。前陣子讀了趙焰的「晚清有個李鴻章」,趙要為李氏洗脫點賣國賊的污垢。辜勿論李鴻章功過如何,被世人如何誤會/指責,至少在主子慈禧太后面前,他還是個值得憐愛的功臣。汪精衛則只剩下十面楚歌。

金雄白寫的《汪政權的開埸與收埸》是洋洋洋灑灑的巨著,初是雜誌連載,后結六集成書,知名與不知名的人物繁多,總超過一百万字的絕版書(只能在網上找)。早年李敖曾為其再版推薦。

金雄白曾當記者和律師,與汪政權的第二把手周佛海是密友,故參與了偽政府籌組活動,雖沒有正式官職,在政權為周佛海擔當很多拉線與中介角色,政權倒台后坐漢奸監兩年半。再遷香港,自一九五七年起,花了
超過五年寫下這部回憶錄。

汪精衛年輕時代早已追隨孫中山籌募革命,他曾因行刺滿清攝政王載澧失敗被判死刑,後因肅親王善耆惜其才華而改判終身監禁。他在獄中作詩: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成為千古唱。民國成立后歷任重要職位,至「出走」前還是國民黨副總裁。有傳孫中山的遺囑全出自汪手,孫只在最后過目點頭。有此前半生「英雄義士」的歷史,竟突然貪生怕死,利慾薰心地投向日本侵略帝國主義?

百萬言的作品,要三言兩語來簡介熟實是對作者的侮辱,但如果能為它帶來多幾位讀者,也算功過把平吧。

据金雄白觀察,汪精衛主張與日本議和是基於:



  • 國民軍無實力抵抗日軍,拖延戰事只會令人民更生靈塗炭,又令共產黨勢力滋生;
  • 日政府中有議和以免國力消耗過甚的意見,且放出來的試探氣球,和平條件尚可初步接受。

但國民政府內「抗戰」是主流「和平」是小數,最后導致汪脫離國府,在發「艷電」后本欲自我流放法國。豈料國府對他的暗殺不遂,也令他在主和之外,更起了另立爐灶之心。

除了可能有的私心,汪精衛自組和平政府是基於其雙向策略:若抗戰成功,則他和日本簽下的種種自會作廢;若抗戰失敗,則其政府尚可有法定地位與日本繼續斡旋,所謂「曲線救國」是也。可是,他自己也明白到,支持抗戰的能以英雄姿態示眾,提出和平的只能受人唾罵。他離任前留函蔣介石有云:兄為其易,而弟為其難。

可惜,事態發展有異,待汪組府勢成騎虎,日本政府變異頻生。而當他與日人坐在談判桌前時,始知日人根本無悔禍之意。不久,待日軍發動太平洋戰事拖美國下水,他就知道自己是註定失敗了。他向兒子說:「要國家有救,就得讓他身敗名裂,家破人亡。」

据金的分析,汪深知國軍機密實力,打不過日本很有可能。在日本投降后,還有在華日軍自誇在中國從未敗戰。至於抗日而茁壯了中共,則歷史己見証了汪的預言。其后美國介入則是汪意料之外,而原子彈在那時刻,則除了美、英巨頭外,更是聞所未聞的天荒夜譚。

套句中共的術語,汪精衛有的是路線矛盾,你也可責怪他國際關係看得不深,對日本人過於天真,但叫漢奸,大沉重了。

在走不了回頭路,成立了南京政府,汪的目標變成要盡量保護淪陷區的民眾,和拖著日在華軍事行動的后腿。在抽壯丁,賤買布疋、大米的侵略行動上,汪府都表面協助,暗中阻撓。最有趣者,日本曾在上海有收集廢銅鐵以支援軍備的運動,但在汪府「協助」下,除了小量廢水管被拆走,幾乎沒有一家一戶的門窗受破壞。毛澤東的土法鍊鋼不是神通得多了。

南京政府雖表面上與重慶對敵,但汪軍從未對蔣軍發一槍一彈。汪府實質運營人周佛海,更是蔣介石的左右手近二十年,他與重慶有秘密電台,每有重大人事任免,都與重慶互通聲氣。在勝利在望前,更互商計謀,如何裏應外合對付日軍。金說,隨汪組府的,原都多屬蔣系 (如周佛海) 而非汪系中人,他怀疑蔣、汪間可能有更多未為人知的秘密。

書中對汪自知有悲劇收埸寫得頗為感人。他的幕府中人也覺處於尷尬的死胡同,很多都用夜夜笙歌,醇酒美人來消秏末世時光,唯獨汪酒色不沾,也不斂財。閑來以詩詞抒解抑鬱,其《雙照樓詩詞稿》更是不少罵他漢奸的學者也屈指叫好的作品。

抗戰勝利,重慶人員到南京、上海接收偽政權一切。除了是貪污舞弊,抄家奪產變成「劫收」外,很多汪府官員都被槍斃和重囚。是否罪有應得是見仁見智,但當舉國文盲者眾時,大批海外留學生,全國學術精英就如此浪費掉,跟中共又無什分別。金氏指出,重慶對汪系官員的殘酷,削弱了國民黨日后的向心力,成為其敗於中共原因之一。

《汪政權的開埸與收埸》不是嚴肅的歷史研究,只是一個曾處大風浪中人的回憶錄,在行文中可以感覺他對朋友有若干保留,對部份人有刻意暴露,但我相信其主述骨幹的真實性。亦由於原文是雜誌連載,前后行文十五載,敘事難免間中重複,有時則過於瑣碎。若能重新編輯去蕪存菁,則更會吸引非歷史痴的讀書人。




其實,如果創作人可以免除政治干擾,那段時期的上海,可以孕育出情節十分豐富的小說、電影。其中包括寧、漢兩路特務的撕殺;當中又夾有中共地下黨員的活動;有黑幫頭子、紅伶、名妓、才子、私梟、和「真漢奸」等,都有分場在《汪》書中登臺。至於最有名的女刺客鄭蘋如,更是張愛玲《色戒》故事的基礎。汪精衛則被譽為民國四大美男之一,胡適就曾笑說愛他。汪夫人陳壁君在同盟會時代,就與秋謹和何香凝被稱鼎足三立的女君子。她捨棄千金小姐身份,而追隨汪氏奔走革命的愛情故事,也可自成民國一章。在金筆下汪府的悲劇,第二主角要算是陳公博,他由始至終都反對「和平」,但在汪氏多番遊說下,終於上了「賊船」,做了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第三把手。他的本意只有為孤身上陣的老朋友汪氏作道義支持,為他陪葬。最后自然求仁得仁。


汪精衛原名兆銘,精衛是他執筆時的名字。精衛者《山海經》中的仙鳥,白喙赤足,首有花紋,常常到西山銜木石以填東海。那麼汪氏欲起英文名字,便當是 Sisyphus 莫屬了。

由愛國主義,講到國民教育,然后發覺要了解歷史。愛國和漢奸的定義可能每人不同,但要擺脫鸚鵡學舌,獨立地判定汪精衛是否漢奸,就要求閉門靜心讀點書,那及揮拳頭、喊口號那麼激動人心了。


Friday, September 28, 2012

黑白和彩色的性高潮



美國現代最著名女性主義作家 Naomi Wolf 的新作給萍果的 iTune 賣書站一個難題,書目是: V*****, A New Biography。後來 (可能受到投訢) 才重新正名 Vagina---陰道,新傳記。

我只讀了幾篇「新書摘要」,沒有好奇去找全書閱讀。但卻很有興趣知道華人社會,尤其是女性主義者的反應。

Wolf  說她與丈夫早期有美滿的性生活,有來自陰核的、陰道的性高潮,更甚者,在造愛后的短期,感覺世界如圖畫般光明美麗,就如黑白變成伊士曼彩色,是一種近乎 Psychedelic 的經驗。后來, Psychedelic 的部份逐漸消失,雖然仍琴瑟和諧,但她卻不能容忍喪失了完美的性體驗。

她去找紐約的名婦科、神經料、脊椎科醫生求救,在經過一輪金堆玉砌的測驗與會診 (她有詳細的醫療理論/報告),最后手術開刀,放了一片長達 43毫米 的鋼片在脊椎腰部。事前醫生已知會她,即使手術成功,她也不能完全轉動腰肢,使她不能再打網球,和跳某些舞步。幸好,手術過后,她的「迷幻高潮」真的回來了。這段再生的經歷太重要了,值得記而傳之。

Naomi Wolf  九十年代早期的 The Beauty Myth, 被紐約時報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書本之一,講解商業因素創造出來的「美的典範」如何桎梏女性。其后的書目和雜誌文章,均環繞著性、女權、Motherhood、墮胎、色情文化等。Wolf 儼如美國女性的代言人,克林頓和戈爾總統競選運動中,都邀請她成為如何爭取女性選票的顧問。

一個曾經手執女性主義大旗的人,新書則被不少粉絲指責。其中,不少是質疑她偏執極受爭議的醫療論據(這點我毫無認識,能與她爭辯的,不是醫生,便只有「白種富裕太太階層」),也有人失望於她過度自我沉溺。

女性主義者有時給我一個女同志的錯覺:有男兒的倔強,滿身稜角為理想而吶喊。不過吶喊、奮鬥后的目標,還不是要享受作為女性的角色,那是否包括女性的特有性徵---陰道。

成年男性,尤其單身者,九成的行為 (建立事業、著書立說、戰爭) 背后,翻到最根基處都有性動機。這樣說看來有些猥瑣,換成學術詞彙則是:傳遞遺傳基因。

父系社會有陽具圖騰。Wolf 也說她的陰道是「女神」,是女性通向自身認知和認識自我的渠道。她被譽為女性主義的第三波先行者,若此,以我膚淺的解讀,Wolf 不惜一切追尋「迷幻高潮」就不單不是放縱色慾,而是要和男性徹底的平起平坐了。


Monday, September 24, 2012

(非發燒)耳機聽音樂物語





客廳中有簡陋的音響系統,是自己裝置的 Media Center 電腦,再光纖至電影解碼器,再沒有 CD, DVD,全部數碼化儲在硬牒。但每當要聽音樂時太座總認為太吵。有時待她外出后才能享受,被她知道了又責怪會吵了鄰居,想聽音樂竟然要像做賊一般偷摸。結果只能由得音響系統蒙塵。

幾年前想到好辦法,何不聽耳機。經過一點調查,買入 Sennheiser HD555,多數網上專家都說是發燒入門之選。在沒有比較之下聽了一段時間,是連接上我房內電腦聆聽 (客廳是全面失守了)。不太滿意,什至找來 24/96 的高清檔案也幫不了。直至因上班要坐火車,買了一對入耳 Audio-Technica 小耳機 (型號忘了,没有標記) 從手機聽音樂 (galaxy + Voodoo hack + flac),質素除了低音較薄一點,竟然比那大殼 HD555 好!

直到最近在網上亂打亂撞,發現了價錢甚低評價甚高的 Fiio DAC (解碼器)。了解到電腦的音響卡絕大多數都是為打機迷而設計,即使願花錢,也只多了5, 7 聲頻的分解,音樂愛好者都被棄諸門外 (至少在一般電腦店) 。在左挑右選下在網上買了其 E10 型號。

在等侯郵遞之際,再翻查一點我的「發燒入門之選」為何那樣不濟,竟在 youtube 發現 HD555 的 Foam hack,可以免費升級至 HD595 (兩者皆為舊型號)質素。經網上專家解剖,兩型號除了外型不同,基本是同樣產品。但為了商業考慮因素,后者比前者貴約 A$100,為了讓試聽者領略出那一百元的分別,又不加重生產線負擔而另行設計新 Driver,那只好人為地降低 HD555 的音質了。手法是在外殼通風網內貼上一塊海綿膠布,那樣音色自然不夠通爽,中音受損尤其明顯。幸好其降級手法什兒戲,並非在電路上做手腳,所以破解同樣簡單,只要懂得安全折開耳機,撕開膠紙,那就等同多花一百元來升級了。

待 E10 (與我原來的 PC sound blaster 價格相若 A$80)來了----Voila!

小若半盒香煙,USB 取讀電腦訊號和電源,前面一個大音量調鈕,一個 Bass 開關,Minimalism 至極。機后有 line out 接上小揚聲器,機前 3.5mm 耳機插,perfect. 祖國出品,不論價格、設計、質素 (相對價格而論)都沒有投訴。也甚得不少網上專家推薦。當然,再肯花錢自然能有更佳效果,但我興趣太多,財政部撥款又少,「入門」已經可以了。

Fiio 的互聯網推銷與 HD555 的廠商降級,可以成為商業運營的很好研究題材。不過,對於我來說,更有意義的,是小小兩項改動,重新燃亮了我聽音樂的愛好,如重新聽馬勒第八,第一部份大小重疊的唱和層次分明,第二部份的低音分外甜美,聽 Rachmananov 的 Piano Concertos,其大手掌與重手指直擊心弦。美哉。


Tuesday, September 11, 2012

Stasiland--推倒圍牆之後



大概兩個月前,在澳洲 ABC 電臺 (大致像英國的國營 BBC,是我唯一收聽的電臺) 聽到一位前海外通訊員主任 Peter Cave 退休前最后一天,在同僚的節目上接受訪問,講述數十年外派記者的難忘經歷。其中一節是北京天X門事件,在槍響的第二天早上,他藏著咪高風在衣領底,冒著軍方的警告,邊行邊報導京城氣氛。幾個月后,他在東柏林面對近似的示威環境,他經歷告訴他:軍隊即將開火,北京的歷史悲劇快要重演。

當然,真相不是流血 (悲劇只會留給中國人,令我心底有些不忿),而是跳躍在全球電視機前的「毀牆嘉年華」。

Stasiland 書中指出,柏林圍牆至今已不留一磚,原全消失,僅有的只是在極罕有的路面上,留有不同顏色的水泥印。一個共產極權,和東西冷戰的 Monument 就如斯蒸發掉 (我留有壹周刊當年送出的水晶膠柏林圍牆石粒----希望是真的)。

Stasi 是前共產東德國家安全部的秘密警察,正如中共的國安人員 (天下烏鴉)。共產黨倒台后,為求東德上下和諧,Stasi 的劣行一般不受法律追究,秘密警察就正如往日一樣,潛匿回平常百姓家。

Stasiland 作者 Anna Funder 是澳洲人,精通法、德語。她在德國工作時,慢慢對失落而神祕的東德鐵幕生活產生興趣,她在小報刊登廣告,希望能訪問前國安人員和受害者。從回應者的談話,以及她四處參觀、走訪的前東柏林「遺址」就成為此書。因為此書大獲好評 (得 2004 年 Samuel Johnson Prize),成為得獎及暢銷書,也就開展了 Funder 的棄法從寫生涯。

在柏林圍牆倒下后,德國媒介稱東德是人類歷史上最受監控的國家。在最末期,人口一千七百萬的東德,國安部有職員 97000 人,線人 173000。即每 63 人民就有一名國安/線人。有些估計稱,若包括入兼職線人,則比例會高達 1:6.5!史太林時代,每 5830 人民才有一個 KGB。

此書寫作方式,似是那段採訪期間的回憶錄,除了被訪者的故事外,有作者居住在破舊東柏林的描寫,她與酒吧中人及室友的交往,她遊覽 Stasi 機構遺址的隨想,以及採訪前國安人員的前後經過。連她寫作期中的丁母憂,也順暢地納入了「回憶錄」。

對於看慣漫罵中共、文革、天X門事件政論文章的讀者, Stasiland 或者有兩大缺點。其一,鐵幕極權統治下的大小悲劇,荒唐政治早已耳熟能詳;其二,作者用旁觀、回望、以小觀大的手法述事,是「立埸不夠堅定」,欠缺對罪行應有的批判。對前者我有同感,但后者我則認為正是本書的文學價值所在: 用昏黃濾色鏡,加上磨花了的菲林,介紹被人遺忘的舊日傷痛。

被訪者有:昔曰國安,今天成了媒介「揭秘」小明星;前電視「立埸」宣傳要員,今天仍留戀昨日光輝;前地下 Rock Group,今天依舊在酒吧賣唱;因戀上外國人,而被國安壓迫出精神病,其后的丈夫則在拘留中「被自殺」;嬰兒因病在西柏林醫院出生,圍牆突然建成,一牆隔絕母子多年。等等。

沒有慷慨激昂,只有時間沖刷過后的淡淡哀傷 (在視覺上令我想起 Wim Wender 的 Wings of Desire)-----至少說故事的能茍存性命於亂世,今天還能接受作者採訪。Funder 說:在 Stasiland 你聽到的不是真的,真實的則不容許說。人們會在門后面消失,從此
音訊不再,又或者被偷運到另一空間。

除了不同的小故事、舊回憶,書本當然少不了交待東德的歷史,搗牆的前後經過,也帶讀者參觀了變成博物館的 Stasi 總部,及其由納粹集中營變成的政囚黑獄。上了一小節歷史課。

還有些有趣歷史:當人們推倒圍牆后,憤怒的群眾想去搗毀 Stasi 總部,發覺某檔案室滿是玻璃瓶,外面貼有人物的資料,裡面則總放著內褲。原來那都是被監視的「國家敵人」,國安偷了他們穿過的內褲,就是在必要時用警犬來追蹤他們。還有:東德由於貧窮,很多房子都很簡陋,但若總理巡視過的街道,不少房子都會塗上光鮮油漆-----只及二樓。有東德朋友告訢作者,那是因為總理坐在車后座一側,視角僅到二樓。但此說較為牽強,我之前看過電視紀錄片 (名字忘却,大致是 The secret film behind the Communist Bloc) 說是因物資貧乏,但又要粉飭太平,只能在新聞攝影機取景角度 (二樓) 內鬆漆。還有:東、西德也不總是劍拔弩張的,有時東德會把西方想要的政治犯交往西柏林-----用以換取金錢。

東德政權崩潰前, Stasi 總部內忙著銷毀秘密檔案,當
先后幾批碎紙機不勝負荷毀掉后,最后只能改為人手操作。也就是這些有機會能重新「併圖」復原的資料,新政府聘用了數十女工擔任此職。Funder 計算了「併圖女士」人數,每天能完成的併圖,他們起回的碎紙,將花上 375 年才能全部縫合完工。但那還是先前所有秘密檔案的九牛一毛。

這令我聯想到有一天中共政權瓦解,近百年的一手祕密資料可能得見天日: 陰謀、誤政、黑獄、荒淫、死亡人數、秘密交易、產
數字、外交笑話......根據唐德剛的歷史三峽理論,那將是鴉片戰爭后二百年,我可等不及了。




Sunday, August 19, 2012

國旗與專政




保釣人士登陸釣魚臺要宣示領土主權,正如社團人物爭奪地盤一樣--------要插旗。可是問題出來了,中國領土中的「中國」,能用什麼旗旌來表明?

一個國家的國旗設計並不是簡單的平面設計遊戲,是包涵了該國的歷史、文化、以及長遠的建國目標。在各大小節日儀式中,人們撫胸,口中喃喃唱著國歌,仰望飄揚的五星紅旗,你知道它的象徵意義嗎?

  • 红色的旗面象着革命,共產主義的革命。
  • 而黄色的五角星則表示光明,共產主義解放人民帶來光明。
  • 旗上的大星是共產黨,在其專政領導下,創出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结。
  • 四颗小星是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提出的中國人民四个階级(工人、农民、城市小資產階级和民族資產階级)。

很遺憾,如果中國就等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只有五星紅旗。如果你揮舞它,向它致敬,你就同意共產黨一黨專政。又或者,你是希望共產黨會特別照顧你的「民族資產階级」商業利益。

保釣運動中也包含了海外華人團體,於是插旗也要同插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該旗是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時的國旗。

  • 藍、紅、白三色,如法國旗,代表自由平等博愛 (那只是坊間穿鑿附會),也代表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
  • 青天則同時又象徵中華民族光明磊落、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
  • 白日象徵光明坦白、大公無私的純正心地與思想。
  • 十二道光芒形象徵中華文化所傳承的美德:禮義廉恥,與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四維八德精神。

我不鍾情於國民黨,但若有必要,我不介意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下行禮。



Sunday, August 12, 2012

治大國不若拋書包


當年奧巴馬競選總統如火如荼之際,湊熱鬧讀了他的自傳 Dreams From My Father。若刪除了他是未來總統的 Celebrity 效應,並不算特別出色的書本。(反而,若果他老媽文筆生花,由她來寫她的自傳,我猜其故事應該更精彩。)

看過后再到書店打書釘時,又翻閱了他的另一作品 The Audacity of Hope,但最后沒買。除了因為已知並不鍾情他的文筆,也發現他談的都是很地道的美國國內問題。不過,最特色之處,是他對每項經濟、教育、種族、民生、外交等問題,都胸成竹,詳細地陳述了解決方案。

今年底,他任期屆滿,若「蓋棺定論」他的治國成積單,除了險勝的全民醫保外表現如何呢?

聯儲局主席 Bernanke 2002 年仍在 Princeton 當經濟系主席,在一次演講會中表示:有信心聯儲局會採取任何必要的措施,去防止美國出現嚴重的通縮.......一個有決心的政府總能提供足夠的開銷。只是簡單地從工具箱中挑選出適合的工具罷。如果現存沒有這工具,聯儲局也可以炮製出來。

轉眼十年過去,Bernanke 亦由局外變成局內主持人,美國經濟已入衰退,消費意慾低沉,失業率高企,生活水平下跌,年輕人前途茫茫,當年輕鬆拋出來的經濟方程式沒法使出來。更可憐的堂堂聯儲局主席,竟被華爾街劫持,用是否推出 QE3 來炒高推低股市。

姑勿論奧巴馬的治國藍圖,還是 Bernanke  的經濟方程式是否真的湊效,問題是美國  (也是不少民主人士心儀的國土) 的政治制度,政黨之爭,以及利益集團 (和它們滲透入議會的勢力) 的角力,使他們空有武功,卻打不出阻力重重的木人巷。

最近讀了 Paul Krugman 的 End This Depression Now! 此君曾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他自命是被受冷落多年的 Keynesian 學派門徒。他的強項是國際貿易、金融,但「國難」當前他要來個回馬鎗,月旦國情。他掃清很多人的疑慮,開宗明義說美國已步入衰退。又重複了很多 GFC 成因的論點,不過,他滿自信他的錦囊中有一獨門解藥-----大幅增加政府開銷。可是他看到這「簡淺不過」的不二法門,同樣受到 Capitol Hill 的醬缸醃得奄奄一息。全書八成在搬弄數據,闡釋政府開銷能達到的成效,只有少於兩成在推算國會如何能啃下這顆仙丹。

Krugman 只是個書生,他僅能著書立說,振臂高呼,望能喚醒國民心智。禮失求諸野乎?

教科書上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可是套上千百萬種左右上下勢力穿插的現實社會內,就不是白紙黑字的清晰。政治除了目標還須要手段;除了理念還須要 Spin。前面兩位「書生從政」都碰得一鼻子灰,Bernanke 最近就玩票性質,到 George Washington 大學授點課,似乎,象牙塔內不吃人間煙火的方程式理論才是他的杯中茶。

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寫文章。搞政治又怎會是乾拋書包那麼簡單?所以,書生論政 (若再附上霸權傳媒機器傅翼) 還是最幸福的,只要你讀過幾本書,引經據典,吹點理論,就能笑罵江山,站立在道德巔峰。



Friday, August 3, 2012

愛國無謂、單戀有你






葉詩文在倫敦奧運大放異彩。較早前她曾在澳洲昆士蘭受訓,教練之一叫 Ken Wood。

Wood 在北京奧運時是澳洲泳隊的教練,但暗地裏他也是中國隊的教練,他有什麼獨門秘技,兩泳隊都可以分享。結果他的澳洲徒弟 Jessica Schipper 輸了給中國徒弟劉子歌。Wood 說中國給他四倍酬金。

Schipper 覺得被出賣而炒了 Wood ,但整體而論,澳洲輿論並沒有指責 Wood 賣國求榮。記得上屆奧運,中國就有言論暗罵美國排球教練朗平不愛國。奧運之於中國人,又是一個表揚民族大義的時機。

我是個厭棄國家觀念的人,故此愛國與否在我看來一點也不重要,由此伸之,任何形式,任何國家的愛國宣傳也是可笑的。

牛津网上字典解 Patriot 係個人極力支持其國家,並準備在戰爭中衛國殺敵或殺叛徒。表明,在太平盛世時,就沒有愛國的必要。至於那戰爭的論點,好像是水潑不進的解說,但問題是什麼戰爭,誰是敵人,誰是叛徒?

看完李敖的《北京法源寺》不久。若國難當前有人像譚嗣同般,為救國而慷慨千刀死法場的,自然可歌可泣(也有點可笑,但既然譚已為自己的信念付出終極代價,我們也只得尊重)。但腳底抹油逃之夭夭的也是人之常情。早年逃難共產黨和國民黨而落居歐美的,其第二代很多成為科學家、大教授,反又被故國推祟的大有人在。沒人敢說:你父母不愛國,是歷史逃兵。

要向年輕人灌輸的,應該是基本的道德教育。諸如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或者聖經上的《十戒》等。曾經是紐約時報第一暢銷書  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 說的就是十分基本,每個人都懂只是不願做的人生道德。

(In a perfect world) 當當政者自潔其身,民間就會上行下效。辦好了道德教育,就不會有隨地吐痰,不僭建,不造假奶粉,不為了五毛錢放狗屁,不殺七個月大的胚胎,沒有官商勾結搾取民脂,媒介霸權挾持民意。在一個尊重法治的國度,做個守法的良好公民,就不等如「愛國」嗎?

你愛國而為國捐錢、捐軀也無所謂,但正如作家白樺所說,祖國不一定愛你。除非你有利用價值,如雷鋒。所以「愛國」在絕大多情況下都是痛苦的單戀。

不愛其政權,愛其歷史文化吧?我女兒是土生澳洲人,但她不愛澳洲也不愛中國歷史,她的「高考」古歷史課程挑了 Mesopotamia,近代史則正考慮俄國。第二語言很多(華裔)朋友選了中文,取其容易和他朝 China Trade 的賺錢潛力,但她則喜愛文化獨特,但經濟快走進死胡同的日本(語)。豈非「雙不愛國」乎?

在收音機聽到英國的女子雙人艇,在奧賽第五天為英國首奪金牌。晚上專乘跨火牆到 BBC iPlayer  看了綜合報導,他國的熱情也看得我動容。運動員的付出一切、堅毅不屈而達至的成功,是跨國界、跨民族的人本精神,為它再插標韱,就是政治考慮了。




Sunday, July 29, 2012

Fifty Shades of Grey 的臨床效應



有報章報導 Fifty Shades of Grey 在英語出版界中,是自 Harry Potter 以來最熱賣的小說,用語可能有點誇張,但對初試啼聲的 E.L. James 來說,已出版超過三千萬冊,印書如印銀紙已是不爭之實。

作為性愛小說 (Erotica) 而能成為暢銷書是項異數,而這部性愛文學更打響性虐待 (BDSM) 為主體的,那就更惹人遐思。看了報章介紹,然后再到 Amazon (夠普羅口味)上查究,發現此小說銷路與評價背道而馳,有一 Feedback 更怀疑作者是個少女作家,指其思路與結構皆什幼嫩。原來想趁熱鬧找來一看的衝動都冷卻了。

過了幾星期,發現女兒書桌也有一本,她說她高考高級英文班上每人都在看。 BDSM  竟然在少女群中也熱起來,成為另類的 Harry Potter, Twilight 和 Hunger Game。於是我決定要看過究竟,沒有太大冀望,只希望能了解此社會現象。


E.L. James 原來參與了一個為 Twilight 小說「續尾」的網上活動,但因為其內容涉及太多性愛描寫,最終被摒於門外。她將故事放在個人網頁上繼續發展,然后結集出書。沒名沒姓的處女作,起初只能靠口碑來廉價宣傳,它最初的名聲就靠「師奶」書會來建立,故有傳媒稱 50 Shades 為 Mum’s Porn.

若未看過小說,而發現此書的第一批「粉絲」竟然是師奶群,那就更令人費解。(西方)女性喜愛 Soft Porn 由來已久,看看英美報紙店內的廉價愛情小說,由赤裸上身的 Fabio (或相似者) 為封面男角的,總有幾埸男女主角纏綿的大膽描寫。有心理學說認為,女性最敏感的性器官是................不是下面,而是上面的腦部,所以,單是閱讀天花亂墜的 Soft Porn,可能已比和枕畔不懂溫柔的男人實戰要刺激。但涉及 bondage/discipline, dominance/submission, sadism/masochism 這種有點「偏門」的性愛也變成主流?

急急地熬過了五百多頁的50 Shades,發現它與一般的方程式愛情小說其實分別並不太大。女主角 Anastasia Steele 是剛大學英文系畢業,廿一歲但並未曾有過男朋友的處女。男主角 Christian Grey 是「希臘神像」式的美男子,是隨便走進快餐廳,女待應也看得目瞪口呆那種。年輕而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駕直升機,開 Audi 開蓬跑車,Ipod 裏是歌劇 曲目,家中名畫滿牆,彈得一手傷感的古典鋼琴,還有〝Impressive lenght〞的器官。這顯然就是硬堆砌,好萊塢標準的「萬人迷」。對女主角來說,唯一的缺點就是其 BDSM 的偏好。

Ana 發瘋地迷上了 Christian,但他的癖好卻令她遲疑。Christian 一方面與 Ana 開始「單純」的 Vanilla Sex ,然后開出「菜單」商討雙方接受/滿意的項目。另方面,由於 Christian 性經驗豐富而且性愛花樣百出,每次交手 Ana 都有美俚所云 F*** your brain out 的瘋狂。

全書的發展只有兩個方向,Christian 太沉醉於 Ana,他的 BDSM 底線只得步步妥協、后退。Ana 也在瘋狂的性愛中不能自拔,但同時更想得到 Christian 的「心」而進退為艱。她也想追尋 Christian 黑暗童年,釀成他特殊癖好的原因。這就有點像港產電影常用的純情玉女碰上黑道浪子的橋段。

首次寫小說,James 採用了看來不太討好的題材,是項頗大膽的嘗試。但其實她的性虐待也不至太 Over the top。Christian 的合約裏指明安全第一,不會傷身,不涉及血和排泄物,有忍受極限時的警告信號等。Christian 表明其特殊安排,除了要滿足其 Dominance 的心理,最重要是增進雙方的性趣。在循循善誘和小試牛刀的過程中,Christian 只用了 Bondage,蒙眼,鐵彈和輕度鞭打等「可接受」手法 (好萊塢的艷情片早有涉足),而單純的 Ana, 肉體上也的確魂飛九天。

如果「師奶」們樂於接受這種「入門式」的 BDSM,這可能証明了今天社會的性觀念又進了一步:性行為由偷摸不見得光的事;變成了人之常情,可以公開討論的題目;再變成「高呼」人人應有性愛享樂,有追求更高的高潮的權利。

Ana 是英文系畢業生,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是她心儀的小說。 Christian 最初送了古本初版 Tess 給 Ana 時,附有紙條一張,寫上小說內的一段:

Why didn’t you tell me there was danger? Why didn’t you warn me?
Ladies know what to guard against, because they read novels that tell them of these tricks...

這是Tess 知道 Alec  d'Urbervilles 對他心有不軋時質問她母親的對白。

這又令我想起中國古時女兒出閣,相傳母親會在衣箱底,藏上春宮畫以作「臨床指引」。James 可能以此引言暗藏主旨:男人在性/愛態度上有五十層複雜的灰黯深度,她的小說就有古代中國母親「臨床指引」的功用。若此,我也同意此書有其一定社會功能。讓「入世未深」的女士,嘗試明白部份男性愛蹲在電腦螢幕前看AV 的心理。

在摸清了這五十多層性格后,James 顯然很享受她的婚姻生活,好可能更是 dominance/submission 的關係。她把此小說獻給丈夫說:For Nial--The master of my universe。

Amazon 目前統計給 50 Shades 三顆星,我最多只能給一顆半(情節枯燥緩慢,心理描寫文字重複,太方程式故事)。小說最后急急收埸,且並非流行小說常有的 Happy ending,可能是留待「三部曲」的后兩集來交帶,但我已沒受虐的興趣去追蹤了。

噢,如果以「三級」角度看 50 Shades 是否有瞄頭?我沒有敏感的性器官生在頭頂,只能機械化去估計「師奶」為何喜歡它。以五十層男性角度看,在性愛 AV 充塞互聯网的今天,選擇浪漫沙龍,以至核突嘔心的 AV 易如反掌,實在沒有需要為小兒科的「三級」來閱讀一本差勁的小說。可能我年事已高,還記得年輕時閱讀 Penthouse 的 Forum 時,所得的興奮度更高。


Friday, July 27, 2012

Tint Of Shiraz


清宸前的小酒莊,濃霧浸釀著葡萄氣味。抽一口大氣有讓飄幌的感覺。

Saturday, July 7, 2012

《萬物生長》都賴那些年



                                          


看《萬物生長》很自然會聯想到較早前看過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內容上兩者都屬「自傳體」,講述中、大學時代年輕人的胡鬧、耍流氓、好飲、對性的好奇、困惑、對愛情的追尋、享受和迷茫。行文則「屎、尿、屁」毫不忌諱。

《萬物生長》、《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崔健的歌詞) 北京,北京被稱做「北京三部曲」。看了首部,期望著看下兩部的時間。


作者馮唐的出身也不太按理出牌:生于北京。協和醫科大学臨床醫学博士,婦科腫瘤專業,美国Emory 大學工商管理硕士。卻未曾當醫生。現居香港,曾就職于McKinsey & Co,自稱從事舊时被称为軍師、幕僚或師爺的工作。现为華潤集團戰略管理部總經理。自幼喜看武俠小說,然后到經史子集,中學寫過獲獎小說,今終成為知名作家。

和近日我讀到的中國流行作家相類,「萬物生長」有鍾情於市井語言的態度。主角秋水和他的一群大學宿舍壞蛋朋友,都是性器官經常掛在口上,印象中全書出現得最多的詞應該是:陽具。我不介意 (只是突然密集地看多了),我也經歷過那段年輕而 Testosterone 浪奔浪流的日子。五四時代郁達夫說「被窩里犯的罪惡」雖然含蓄,都是同一碼子事。馮唐愛拿性和嘔心來作樂,如:

厚朴刚洗完澡,糗在床铺里搓泥、铰脚趾甲。“嘿,你们发现没有,洗澡之前,你身上搓出来的泥是黑的。洗澡之后,搓出来的泥是灰的,如果使劲洗,多使几遍肥皂,搓出来的泥可以是白的。‘宝泉堂’男浴室看门的兼职搓澡,十块钱一位,搓出的泥一寸长,两头尖中间胖鼓鼓。奇怪,你们发现没有脚趾甲长得比手指甲慢。考你们一个人体解剖的题目。谁知道人身上味道最大的泥儿在哪吗?”厚朴对人体充满好奇,将来会是个好医生..........他总是得意自己是处男,具有神奇法力的。象腿泥、脚趾甲之类从他身上弄出来的东西也同童便一样,有功用的,比如治失眠、偏头痛、遗精、阳痿、早泄等等。

書的前半部有點東拉西扯,都是主角高中和初進大學時的生活片段,以及他嘩眾取寵的歪理論。不過由於作者文筆詼諧,旁徵博引醫學和歷史以及古籍,有點「才子文章」的影子,也博得一笑。及至過半,則集中和女朋友交往的「心/身路歷程」。

《那些年》你不需要知道台灣的黨禁、美麗島、和省籍之爭。所以是一部入門門檻相當低 (不表示水準低) 的愛情小說。看《萬物生長》則最好有點「新中國」的發展史底子。除了硬件的歷史,軟性的思潮亦然:

就象青年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政治家说,世界终究是我们的。我长到好大才明白,这完全是句废话,老人终究是要死的。而且,这世界到底是谁的,一点也不重要。我总结出一个鉴别骗子的简单方法:如果有人问你,想不想知道如何不花钱、省钱、不费力气挣大钱,他一定是要骗你钱。如果有人问你,想不想知道什么是世界本源、什么是你的前世和来生,他一定是要骗你的灵魂。如果有人问你,想不想知道世界到底是谁的、到底如何才算公平,他一定是要骗你十几年的生命。

淡淡的,幾十年蒼桑人世,在一句戲言中流過。

《萬物生長》書目跟文革口號「萬物生長靠太陽」沒直接聯系,我猜原意是反映「那些年」是所有人建基的歲月。

在我心智发育的黄金时代,我和我的女友互相学习彼此的身体,学习如何在一起。这同样是一个伟大的过程。

下半部比較紮實地講述秋水跟女朋友的相交,很生活化、很坦白,有共同學習,相互照顧,當然不离性愛的嬉戲。一段在叢林中的繾綣,女友「屈膝示好」的描寫,可以很蓋括了《萬物生長》的筆触基調:大膽而不失文藝。

我女友的头发散开,浓密零乱,在我的腰间波涛翻滚。我象是站立在齐腰深的水中,波涛汹涌,我站立不稳。我透过散开头发的间隙,看到丁香树下洒落的月光和震落的点点丁香花,好象海底点点星火和游动的鱼。“把你的味道做成香水,多少钱我都买。”她的动作不停,她的声音断续。

女友最后提出分手,理由相當細緻感人 (唯盼我那時也有這種認知),當年的馮唐---秋水無法理解,故事結束在迷惘與失落之中。

若果那些年純愛情故事很適合拍攝電影,則《萬物生長》有很多醫學院解剖細節,在電影中可能不堪入目,比如宿友偷拿骨頭標本回家,邊吃邊溫習;又有考試時緊張踢破了盛滿人頭的大瓶,十幾個大小人頭彈跳滿地,福爾馬林藥水染濕了..........陽具。